7月19日,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对接会暨丽水特色半导体“万亩千亿”新产业平台交流会在浙江丽水举行,旨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固链,加速培育形成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链。
创新模式引领产业集聚
“当前丽水正处于‘蓄势突破、跨越赶超’的战略窗口期,半导体产业作为重点发力领域,已集聚起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。”丽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丽水市把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突破口,聚焦“以关键材料为核心”的特色半导体产业链建设,打造浙江省“一环两基地”格局中的材料基地之一。
近年来,丽水市在发展半导体全链条产业过程中探索形成了“Smart-IDM”模式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。该模式区别于传统半导体行业由单一巨头企业内部垂直整合(IDM)的运作方式,强调由地方政府(通过经开区等平台)发挥主导作用,通过系统性的资源统筹、精准化招商引智和产业链配套建设,构建起一个由区域内多家企业共同参与、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。
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志伟介绍了“Smart-IDM”发展模式。“‘Smart-IDM’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‘区域化系统集成’,即并非依赖单一企业完成所有环节,而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、优化环境、链接资源,推动区域内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形成合力,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集聚与协同发展。”
截至目前,依托该模式,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吸引多家企业。这些企业在硅片材料、半导体外延、功率器件制造、钽金属靶材等细分技术领域布局深耕,正逐步构建起相互支撑、紧密配套的区域性半导体产业链结构。
专题研讨聚焦协同创新
“从弱到优”的丽水半导体产业,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形成气候?圆桌对话中,答案渐趋清晰:产业的根基,是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。
“地方产业若想从‘跟跑’到‘并跑’再到‘领跑’,科研力量的本地化落地至关重要。”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张韵从科研视角给出自己的观点,通过联合实验室、人才共建、平台共享等机制,强化了产学研协同,为丽水提供了技术落地支撑。
丽水市生产力和促进中心首席推荐官陈磊则认为,近年来丽水出台系列集群发展方案,通过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人才机制、创建行业平台载体、发展专业产业基金等手段,打造从科研到转化的“强链之路”。
“教科人一体化”激发人才新动能
在半导体产业日益“知本密集”的今天,谁能解决人才之问,谁就占得发展先机。
紧随主旨推介之后,“特色工艺创新链”“装备材料创新链”和“教科人一体化创新链”三场专题研讨会同步举行,探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路径。
丽水学院、丽水技师学院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通过建设“工匠学院”、“实训基地”等载体,实施“企业项目入课堂”等举措,着力构建“人才培养、科研孵化、技术转化”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。
“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,核心是打破传统壁垒,让企业需求深度嵌入教学全链条,而非学校单向培养再输送。”一位与会的高校代表在研讨中谈到,科研与教学也在有效融合。“项目进校园”、“双聘共研”等机制促使企业技术课题成为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,有力推动了科研成果面向产业需求转化。
近年来,丽水市探索“共享引才”模式,已促成多名高层次人才被双聘于企业和高校之间,为本地产业提供定制化科研与技术支持。丽水正着力构建“引进、培育、融合”三位一体的人才生态体系,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、高效协同。
此外,大会还举行了《2025年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》的成果发布。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在对接会上达成合作意向。(汪菁璐 舒乐/文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/供图)